丁香花白粉病的防治方法


丁香花白粉病的防治方法

文章插图

丁香花白粉病的病状特征丁香花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,初期以叶片正面为主,先在叶片正面出现褪绿小点儿,为浅黄绿色,随后在这些小点上产生白色粉状圆斑,随着病情的扩展,最后整叶布满一层白粉,并且叶片背面也布有白色粉状物,颜色逐渐变为灰白色 。 严重时叶片卷曲,叶柄、花梗、枝条上也有白色粉状物 。 秋季在白粉层上产生初为黄褐色,后加深为黑色的球形颗粒,是病菌的闭囊壳 。 严重时会导致丁香花不能开花,甚至最终造成整株丁香花死亡 。
丁香花白粉病的病原病原为真菌,有性世代(即后期能够看到的黑色小颗粒)为华北紫丁香花又丝壳(Mircosphaera syringe-japonlcae),闭囊壳球形或扁球形,附属丝顶端多次双分叉,基部较直,闭囊壳内含多个子囊,卵形至卵圆形,子囊孢子卵形至椭圆形 。 无性世代(即初期看到的白色粉状物)为粉孢属(Oidium) 。
丁香花白粉病的防治方法

文章插图

丁香花白粉病的发病规律白粉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芽、病叶或病枝上越冬,或以闭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,翌年以分生 孢子或子囊孢子作初次侵染 。 在整个春夏季以分生孢子进行反复侵染 。 随风、雨进行传播,直接从表皮侵入或气孔侵入,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病迅速 。
发病与温度、湿度、栽培管理有密切的关系 。 最适宜温度为20~25℃,超过30%或低于10℃时病菌受到抑制 。 白粉病菌对湿度的适应性较广,湿度越大越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,但是相对湿度低于25%时,病菌仍能萌发 。 不过若把白粉菌孢子放在水滴中,由于它的高渗透压影响,反而不利于白粉菌孢子萌发 。
【丁香花白粉病的防治方法】在栽培管理中,如密度过大,氮肥过多钾肥不足,通风透光不好,土壤缺水或灌水过量,湿度过大的地块,高温、高湿又无结露或管理不当均容易发生该病 。
丁香花白粉病的防治方法

文章插图

丁香花白粉病的防治措施1、加强栽培管理,改善环境条件 。 栽植密度不要过密,尽量通风透光,降低湿度,适当多施磷钾肥,避免施过多氮肥,浇水最好放在晴天的上午进行 。
2、白粉菌的侵染范围很广,如月季、槭树、景天等,故尽量不要与白粉病菌的其他受害花卉接近,以免相互传染,加重病情 。
3、减少侵染来源,结合修剪剪除病枝、病芽和病叶 。 保持环境卫生,及时清理落叶,工具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 。
4、冬季修剪后及春季发芽前喷3至5波美度石硫合剂,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 。
5、发病初期喷施1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。 还可以使用2%抗霉菌素,2%武夷霉素、40%多硫悬浮剂、Bo~10等喷雾防治 。 喷洒农药应注意,药剂的交替使用,以免白粉菌产生抗药性 。
以上就是丁香花白粉病的防治方法,大家学会了吗?这些知识对您种植丁香花有着很好的帮助,我们应该及时的对其进行防治,让您的丁香花能够更好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。

    推荐阅读